近些年以來,大家一直都很關注環保污染的問題。隨著國家一項項關于環境污染的治理,如“限塑令”、“禁塑令”、“無廢城市”等等政策的印發實施,逐漸出現一種叫生物降解塑料的新型塑料。那這種塑料是否真的可以改善我們對環境造成的白色污染呢?隨著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到底什么叫生物降解塑料?它會不會帶來危害呢?
生物降解塑料又稱生物分解塑料,指在自然界如土壤和/或沙土等條件下,和/或特定條件如堆肥化條件下或厭氧消化條件下或水性培養液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終完全降解變成二氧化碳(CO? )或/和甲烷(CH?)、水(H?O)及其所含元素的礦化無機鹽以及新的生物質的塑料。 (來源:百度百科) 這是真的嗎?塑料可以分解變成其他元素或者生物質~那就不會再對我造成白色污染咯~ 可真的這么簡單嗎?定義里提到的降解方法和條件好像是很簡單就能達到的程度,那實際上生物降解塑料發展到什么程度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定義當中寫到,在自然界如土壤和/或沙土、和/或特定條件如堆肥化或厭氧消化條件下、或水性培養液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降解。目前有三大國際組織對這些降解條件產生了質疑。 聯合國(UN)針對后端處理指出生物降解塑料應用,通?!翱缮锝到狻钡乃芰衔锲分挥性?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ext-shadow: none; line-height: 24.5px; color: rgb(226, 86, 27);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長期暴露在50°C(122°F)以上的高溫下才會完全分解,焚燒廠是能滿足條件的,但在自然環境中卻很難。即使是來自可再生資源(玉米淀粉、木薯根、甘蔗等)或細菌發酵糖或脂類(PHA34)的生物塑料也不會在自然環境中自動降解,尤其是在海洋中。 歐盟(EU)指出,目前大多數標示為可生物降解的塑料通常在特定條件下降解,而這些條件在自然環境中并不容易找到,因此仍然會對生態系統造成危害,海洋環境中的生物降解尤其具有挑戰性。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指出的難點涉及多個方面。成本方面,目前生物塑料的生產成本高;研究方面,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缺乏共識,因此難以對生物塑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潛力進行充分評估。;后端處理方面,生物可降解和持久生物塑料的回收和處置基礎設施不足,導致塑料和“微塑料”在環境中積累,尤其在海洋環境中。 (資料來源:科普中國) 為探究生物可降解塑料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對生物可降解塑料在模擬環境中的反應進行了相應的實驗。 在陸地實驗中 由高密度聚乙烯、PLA或合成衣物纖維組成的微塑料對土壤穩定性同樣產生了影響。這些微塑料阻礙了植物的萌芽和生長,導致環節動物數量減少,并通過減少大型土壤團聚體(注:一種由有機物構成、具有隔離外界的邊界膜和內化學環境的有機體)的數量影響了土壤結構。 在淡水實驗中 生物可降解的聚羥基丁酸酯(PHB)和不可生物降解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塑料都導致淡水中端足目動物的生物量大大減少。最近的一項研究還發現,PHB微塑料釋放的次級納米塑料會持續存在著,并對淡水生物(如水蚤、藍藻和微藻)產生負面影響。 在海洋圍隔實驗中 研究人員還發現,常見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形成的微塑料在貽貝中誘發了蛋白質變化,改變了雙殼動物和蛞蝓的攝食率和代謝率,從而影響了無脊椎動物的多樣性和豐度,以及初級生產者的生物量,并減少了沉積物中無機營養物質的生產量。 (圖文來源:公眾號擺脫塑縛) (資料來源:公眾號擺脫塑縛) 綜合以上資料,其實生物降解塑料并沒有如宣傳所說的能減輕傳統塑料對環境的污染。目前對于生物降解塑料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制作的成本高、降解條件難、甚至還有很多人不清楚如何分辨傳統塑料和生物塑料,將兩種塑料堆放一起回收填埋,使降解的難度大大的提升。難道就沒有能代替塑料的產品了嗎? 我們來個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可循環數字餐、飲用具、物聯網智能租還終端、環保外賣系統及運營管理系統,大幅減少一次性餐、飲用具,實現真正從源頭減少垃圾、減少碳排放,促進資源的再循環利用。 一個可循環使用餐、飲用具,能使用540次,制作成本合理,碳排放量只有3.78KG。使用完的可循環餐、飲用具還可以轉化成其他非食品接觸類產品,如:花盆、地板...做到真正的環保減排,減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