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爆料,“特斯拉要到合肥和蔚來做鄰居?昨天晚上吃飯的時候,一汽車圈的朋友告訴我特斯拉準備到合肥新橋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和蔚來做鄰居,共同利用新橋產業園的集中配套。”
此前關于特斯拉第二座超級工廠將選址的消息已經在網上傳的沸沸揚揚。
10月29日,深圳東方港灣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但斌轉發的一則微博,似乎使這一消息憑添了幾分可信度。
同時,有消息稱,當前青島相關部門已經與特斯拉中國高層取得了聯系,并進行了溝通,將努力爭取該項目落戶青島。
對此,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在11月3日晚間發布微博表示,最近接到很多媒體關于第二工廠的詢問。恕無法一一回復,敬告大家,目前網絡上關于特斯拉第二工廠選址的信息不屬實。
陶琳表示,特斯拉非常榮幸能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貢獻力量,也會持續堅定加大在中國的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陶琳在辟謠中所言“特斯拉第二工廠選址”信息不實,而非“特斯拉第二工廠”,似乎也在暗示特斯拉第二座超級工廠來到中國已是板上釘釘。
近年來,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斷聚集,合肥正著力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
2021年9月23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宣布將投資超過1.4億歐元(約10.6億人民幣)在安徽合肥設立電池系統工廠,該工廠已正式開工建設,將于2023年下半年投產,投產后將每年為大眾安徽MEB工廠生產的純電動車型提供超過 15 萬組電池系統。
2021年8月10日上午,合肥市與中航鋰電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合作協議正式簽署,總投資248億元的中航鋰電合肥基地項目落地長豐縣。
8月2日、3日,合肥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高端核心零部件項目正式完成備案,公告顯示,該項目占地約3918畝,該項目建成后具備40萬輛新能源汽車高端核心配套零部件生產能力。
據統計,目前合肥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已經相繼布局了50多個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上下游120余家企業,總投資規模超500億元,形成了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配套的完整產業鏈。
今年4月29日,蔚來汽車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正式開工。
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由蔚來與合肥市政府簽署深化合作框架協議后共同打造的,園區規劃占地總面積16950畝,包括三個區域——智能制造區、研發生活區及生態文化區,共容納超過1萬名研發人員,超過4萬名技術工人。合作雙方擬將該產業園打造成完整產業鏈的世界級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集群。同時,園區前期投資500億元,規劃整車產能100萬輛/年,電池產能100GWh/年,預計總年產值達5000億元人民幣。
目前,在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內,合肥合肥蔚來第二生產基地正在建設!建設速度比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建設還要快!項目預計明年9月正式投產,根據規劃,達產后這里可實現年產30萬輛智能純電動汽車的生產能力,年產值可達1000億元。
由此可見,合肥還是對接納特斯拉第二工廠落地是具備產業條件的。
據連線新能源了解,除合肥、青島外,包括武漢、杭州、沈陽、鄭州、深圳、濟南、重慶、天津等多地也都在積極爭取希望能得到特斯拉第二工廠。
最近在11月6日,上海進博會,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走訪特斯拉展位,和特斯拉中國區負責人交流,表達了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的意愿。之前就有報道稱,山東濟南市表示會主動對接特斯拉,全力以赴爭取特斯拉在濟南選址,濟南新舊動能起步區擁有大量建設用地,如特斯拉落地則將推動濟南跨過黃河,形成一江兩岸大城市格局。
濟南方面在進博會這一舉動被青島一自媒體捕捉后稱,爭搶特斯拉已經從坊間傳聞上升到官方行動,濟南已經“明戰”。
特斯拉之前的官方回應并未否認第二座工廠選址,此前有關“特斯拉第二工廠選址XX”的這場烏龍只會讓人推測,特斯拉與有關方面還在博弈,因為四年前它與上海簽約前也上演了同樣套路。
一座城市在重大項目招商引資中,倘若有實質性進展,一般會秘而不宣。濟南媒體例行通報主政者在進博會動向的消息,讓青島自媒體如此密切關注,只能說明,在各地“出實招、硬招、狠招”招大商的背景下,只要沾上“特斯拉”三個字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發各方聯想。
對于特斯拉選址的基本條件,專業人士分析了幾條:需要港口,因為整車需要出口;要有汽車產業基礎,汽車零部件、電池、物流容易形成配套;城市經濟體量應該在萬億,人口眾多,輻射力強。
特斯拉串起了一個新能源汽車的黃金產業鏈,特斯拉造車故事中的“4小時朋友圈”軼事也指向了這一事實——特斯拉落在哪里,正是區域汽車產業鏈集群進行優化和提升的最好時機。
2017年,特斯拉超級工廠落戶上海臨港。進入特斯拉供業鏈的,首先是“寧波幫”:給特斯拉提供汽車電子的,是寧波華翔;提供傳感器的,是寧波均勝;提供壓鑄件的,是寧波旭升股份;提供減震產品的,是寧波拓普集團。
而給特斯拉提供電池的,是寧德時代和LG化學在溧陽、南京的新建工廠;提供熱管理零部件的,是紹興的三花智控。
2020年,特斯拉國產化率已達70%,目前,除了核心的芯片、集成電路外,車身整體幾乎都是中國制造,這些供應商大部分來自江浙滬包郵區。
這體現了長三角城市汽車產業集群的強大實力,也說明了一個事實:長三角城市群在汽車產業鏈上形成了高效協同。
這就出現了這樣一種局面——特斯拉雖然落戶上海,稅收歸上海,但長三角周邊的特斯拉供應商卻因為配套這個“汽車界的蘋果”形成了一波造富運動,大家“共同富裕”,再一次生動展現了為人稱道的長三角“富鄰居”現象。
除了合肥、青島、濟南,還有杭州錢塘區、沈陽、深圳等城市也對特斯拉在積極爭取,希望能得到特斯拉第二工廠。其中,杭州所在的浙江省是特斯拉最大的市場,沈陽有汽車工業深厚的基礎,鄭州是全國人口最多的中原腹地,深圳更是全國電動汽車的發源地,這也讓特斯拉第二工廠的最終選地充滿懸念。
這一次特斯拉第二工廠選址的“緋聞對象”中,廣州、武漢、天津、重慶、合肥、西安、沈陽、大連被捋了個遍,包括山東青島、濟南、煙臺、日照、臨沂這幾座城市,也挨個被點名。
回放這場網絡狂歡,各地網友為自家城市拉選票掀起的“口水戰”中露出的那些小心思——
海南:我可以供貨東南亞市場。
太原:我們這里電費便宜。
鄭州:我們處在中心位置。
合肥:我們已經有蔚來和比亞迪了,特斯拉來了,我們就可以暢想“世界新能源之都”了。
廣州:我們有港口,有南沙經濟區,有豐田,冬天電動車不用擔心損耗;還有,廣州人對外資友善,廣州人從來都沒罵過特斯拉。
武漢、重慶:我們沒有港口,但我們有鐵路、水路運輸;我們有完整的汽車產業鏈和人才;我們都是人口過千萬的超級人口城市。
宜昌:給三線城市一個機會吧,寧德時代都來我們這里建電池廠了,你總該需要電池吧?
……
關于特斯拉國內第二超級工廠將落地哪里,大家有何看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