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發表視頻致辭時宣布:“我們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北京證券交易所橫空出世!
圖片記者:張小潔
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就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將統籌協調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布局,推動健全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全鏈條制度體系,著力打造符合中國國情、有效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專業化發展平臺。
這意味著,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將迎來資本支持新平臺。
對資本市場最敏感的是企業 9月8日,盛產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合肥高新區舉辦了推動企業登陸北交所動員大會暨北交所上市業務專題培訓大會,吸引120多家企業和證券機構代表參會。 新三板創新層企業創新美蘭董事長徐長才做分享發言,他認為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設立,給中小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了一條新路徑,而且北交所更加側重中小企業,更加突出創新發展,也更容易形成科技、創新和資本的聚集效應。創美新蘭必須抓住這個重大利好,爭取早日成為北交所上市公司。 實際上,這并不是今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收到的第一份政策“禮包”。 2021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首次出現在政治局會議,上升至國家層面! 2021年2月,財政部和工信部聯合發布通知,明確在未來五年,中央財政將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分三批重點支持10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帶動1萬家左右中小企業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圖片來源:央視《朝聞天下》 什么樣的中小企業才是“專精特新” 一般情況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中小企業;而“小巨人”即為我們常說的專注細分市場、掌握獨門絕技,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優、帶動作用大的“單打冠軍”、“配套專家”。 安徽應流航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國家重點型號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國家首臺重型燃氣輪機透平葉片等,專注核心業務補短板。 合肥科拜耳新材料有限公司創新推出CPP復合冰箱內膽材料,徹底解決了長期困擾冰箱行業的“膽裂”問題,專注細分市場做精品。 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干熱法制備的大粒徑勃姆石雜質含量低,薄水鋁石轉化率高,成品直接為寧德時代等知名企業配套,國內市占率在80%以上,專注獨門絕技顯特色。 蕪湖舜富精密壓鑄科技有限公司率先提出壓鑄模具型腔整體旋轉特殊角度設計,解決了5G通訊濾波器外殼壓鑄件中間隔斷、壁薄等技術難點,專注創新能力謀突破。 不勝枚舉......它們是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典型代表。 “專精特新”的概念由何而來 早在201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將“專精特新”發展作為促進我國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專精特新”被當作一個整體首次提出。2013年,工信部印發《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第一次以政策文件的形式明確了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及培育措施。“十三五”期間,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一法一條例三意見”相繼出爐,其中三個意見都明確提到要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自2019年以來,全國已累計公布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4762家中小企業入選。有統計顯示,九成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集中在“四基”領域——即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 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帶動,全國范圍內共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入庫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1萬多家。 根據工信部公開數據,在全國47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地域分布圖上(不含計劃單列市),浙江以288家居首,江蘇285家緊隨其后,山東265家、上海262家,分列第三、四名...安徽229家,位居第八。在全國八強中,長三角占據四席。 數據來源:工信部網站 華米科技的選擇 前段時間,全球智能可穿戴領域頭部企業--安徽華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旗下首款兒童健康手表。 六年前,當兒童手表尚處于藍海時,華米科技曾經狠心地拒絕了伸到眼前的合作“橄欖枝”;六年后,兒童手表已是一片紅海,企業又為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華米科技董事長、創始人黃汪是這樣解釋的:過去不進這條賽道,第一是希望戰略更加聚焦,全力以赴做好當時正在緊鑼密鼓研發的成人領域第一款智能手表;第二是早期的兒童手表主要用來滿足實時通話、定位安全等需求,以及賦予一定的學習功能,健康不是賣點,而企業志不在此。 現在切入這條賽道,仍然是兩個原因。第一,企業在成人手表方面的布局已經比較成熟、完善,有充足的人才與技術儲備去打磨一款精品;第二,也仍舊是更重要的一點,伴隨著教育“雙減”政策落地,要讓手表成為腕上的體育老師,助力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有所為,有所不為。從2013年成立至今,華米科技堅守初心,堅持創新,在同行業從“跟跑者”一躍變成了“領跑者”。最新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企業手環、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設備總出貨量達到1150萬臺,同比增長29.2%;實現營業收入18.35億元,同比增長61.4%。 安徽加快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華米科技快速成長的8年,正是安徽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黃金時期。 2013年,作為制造強省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安徽在全國較早啟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 自此之后,政策頻出,東風勁吹。 201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引導制造業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主要目標和具體任務,這是全國第一個以省政府名義印發的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意見。 2020年,安徽再度出臺支持專精特新發展政策“23條”,明確到“十四五”末,重點打造“四個一百”冠軍企業,即圍繞專、精、特、新四個方向,各培育100家重點企業。同時,對國家和省認定的成長型小微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 尤其是2021年,安徽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按照省委十屆十三次全會的部署,把培育引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擺在突出位置,拿出最大的誠意、打造最優的環境、提供最貼心的服務,推動廣大中小企業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培育更多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配套專家”。 4月7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創業熱情成就企業家創意創新創造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十四五”時期安徽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個文件,更精準地把政策滴灌到民營企業最渴望處,最大限度地調動民營企業家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6月24日,安徽在全省范圍內啟動了萬家企業資本市場業務培訓專項行動,集中用1年左右時間培訓1萬家企業,后續逐步覆蓋到全部符合條件的企業,加快提升廣大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懂資本、用資本的能力水平。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徽要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今年安徽省委、省政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十大新興產業,相繼制定十套推進方案,更加精準地理清了每個產業的產業鏈構成、未來發展方向和安徽的發力重點、實現路徑,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構筑了更大的天地、更廣闊的舞臺。 安徽這樣做 企業怎么看 不論是在安徽今年舉辦的多場高級別展會上,還是在來皖考察交流的進程中,包括世界500強企業、知名民營企業、科技精英企業以及專業投資機構的代表們,都對安徽贊譽有加!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李斌說,安徽在“十四五”時期的發展思路,非常有前瞻性,站位也很高。特別是圍繞著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鏈的這樣一個多鏈布局,讓蔚來在安徽發展更加有底氣,更加有信心。 跨國企業--康寧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李放表示,最近幾年,在江淮大地上投資10個項目后,安徽已經成為康寧全球最大的生產制造基地。借著安徽發展的東風,康寧還會繼續把最新的技術和產品引進來、扎下根,與安徽共成長。 專注于資本運作的深圳同創偉業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偉鶴坦言,今天的安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注重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這讓風投機構看到了更大的商機。他們正在努力為國家中小基金牽線搭橋,通過資本的紐帶助力安徽“芯屏器合”等十大新興產業加快崛起,同創偉業! 安徽破解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難 中小企業要發展,融資難這塊“硬骨頭”必須啃下來。當前,安徽正在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健全融資服務體系,打好“貸、投、融、獎、補”融資服務組合拳。 首先,從強化政策引導支持、強化制造業支持、強化產業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常態化推進“四送一服”工作等四個方面發力,擴大小微信貸投放。 第二,通過加快完成應急貸款試點、不斷擴大“稅融通”貸款規模、持續豐富金融應用場景,優化金融產品服務。 第三,大力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完善省區域性股權市場綜合金融服務功能,發揮融資租賃、融資擔保作用,強化金融資本支撐。 截至今年6月底,安徽省普惠小微貸款余額為6925.5億元,同比增長25%,制造業企業貸款余額為4947.6億元,同比增長15%,增長幅度都明顯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特別是通過深化政銀企合作,推廣“專精特新貸”等特色信貸產品,2021年上半年,安徽省“十行千億萬企”中小企業融資專項行動共發放信貸資金2416億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70%左右。 以省投資集團為主體,完善安徽省級股權投資基金體系。截至7月底,共承接組建各類產業基金70支,總規模超過750億元。其中安徽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累計完成募資91.5億元,已投資113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設立安徽省“專精特新板”,組織四批共634家企業在區域股權市場掛牌。企業融資覆蓋率達58.4%,戶均融資1437萬元,融資覆蓋率和戶均融資額在全國區域股權市場都名列前茅。包括“專精特新板”在內,安徽已有839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各類股權交易市場上市(掛牌)融資。 昔日“幼苗” 今已亭亭如蓋 截至2020年底,安徽累計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818戶,202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637.3億元,同比增長11.3%;利潤總額487.3億元,同比增長10.7%;以占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1/6的數量,貢獻了近1/4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 2020年,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戶均主營業務收入2億元,是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的1.5倍;戶均利潤總額1860萬元,是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的3倍。 74%的省專精特新企業都是高新技術企業,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的1/4;擁有159個“中國馳名商標”,占全省總量的一半;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共主導、參與制定(修訂)國際標準58項、國家標準944項、行業標準1617項。 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牛弩韜說:“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成為優化升級的排頭兵、創新驅動的主力軍。實踐證明,‘專精特新’之路越走越寬,是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高效之路。” 面向未來,安徽將堅持“雙創→高成長小微→專精特新→單項冠軍(小巨人)→領航企業”梯次培育路徑,大力實施“十企領航、百企領軍、千企競發、萬企協作”培育計劃,力爭到“十四五”末,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規模超百億元的領航企業40戶,深耕細分市場、具有行業領軍地位的專精特新冠軍企業400戶,掌握“一招鮮”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000戶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5萬戶,建立起既頂天立地又鋪天蓋地的優秀企業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