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方案明確,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機制運行更加有效,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回收利用、末端處置全鏈條治理成效更加顯著,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具體來說,在源頭減量方面,商品零售、電子商務、外賣、快遞、住宿等重點領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現象大幅減少,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到1000萬個。
在回收處置方面,要大幅提高塑料廢棄物手機轉運效率,大幅減少塑料垃圾直接填埋,農膜回收率達到85%,塑料垃圾向自然環境泄露現場得到有效控制。
?塑料回收市場迎來機遇 產值有望過千億
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塑料產量為1億多噸,但廢塑料的回收再生量僅為1600萬噸左右,占比僅為1/5。此次的“治理方案”中提出的重要任務就是推進塑料廢棄物規范的回收利用和處置,目前的技術方向如何?又將誕生哪些新的商業機會?
事實上,從汽車到家電、3C電子、包裝以及消費品,有不少產品可實現塑料回收。
以汽車為例,中國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徐萌在接受“央視財經”采訪時表示,汽車中大概60%到70%的塑料件是可以實現回收的,目前北化工研究院還正在研究輪胎和復合材料的回收技術。
在消費品領域,普通飲料瓶的回收占比最大,達到24%以上,達到380萬噸左右。為了實現大批量回收,在上海,全國首條用再生塑料為原材料的“塑料道路”已經投入使用,鋪設道路使用了超過6000個牛奶瓶等塑料廢棄物和瀝青組成的新型聚合物材料。
該道路由由國內高端鮮奶蒙牛“新標桿”品牌每日鮮語聯合陶氏公司及華東理工大學共同打造,為塑料奶瓶的循環再利用探索了一條全新的綠色發展之路。
據統計,2020年中國規模以上塑料制品產量超過7600萬噸,但預計回收再生量為1600萬噸左右,業內預計到2025年,國內廢塑料回收再生量將在2500萬噸左右。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秘書長王永剛表示,塑料回收的應用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包括紡織、包裝、電子、汽車各個領域,預計未來國內的可再生材料產值可達千億元左右。
?可降解塑料產業面臨降成本難題
除了塑料的再生回收,塑料污染治理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可降解塑料的應用,對于可降解塑料來說,當下最大的難點又是什么?
以聚乙烯塑料為例,傳統聚乙烯是不可降解的塑料,新型可降解生物塑料可以在土壤中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但這種可降解塑料新型材料的價格在18000元每噸左右,幾乎是不可降解材料價格的2倍,“高價”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可降解材料的推廣應用。
正如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翁云宣所說,“可降解塑料在應用的產品上面,普適性也沒有像常規塑料那么多,其標準應用規范也有待完善,而且像降解塑料應該用到什么地方,也都需要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