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連續三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近日,國務院批復《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大虹橋”躍升為今年全國兩會的吸睛熱詞。
這一被寄予厚望的高能級戰略載體,
正成為長三角各大城市的“超級風口”。
此種背景下,
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
長三角八座萬億城市之一的合肥,
如何發揮優勢、借勢登高?
“大虹橋”又將為合肥帶來哪些機遇?
01
上海虹橋站。
“十四五”開局之際,“大虹橋”橫空出世,在致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方案》中明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是滬蘇浙皖共建的“長三角的虹橋”,是“面向世界的虹橋”。要通過“大虹橋”的強力驅動,促進長三角協同開放、協同改革、協同創新,全面增強對全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一核兩帶”的功能布局,把江蘇和浙江的部分區域劃入大虹橋區域,背靠著中國經濟開放程度最高、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內部、長三角與全國、全球的要素流通都將在這里發揮關鍵作用。
“一核兩帶”功能布局。
盡管合肥并不在“一核兩帶”中,但被正式納入“大虹橋”藍圖,并在方案中被“直接點名”:支持合肥打造國際金融后臺服務基地,為長三角企業提供便利金融服務;規劃研究合馬連接江蘇南沿江城際等鐵路,加快打造虹橋商務區與長三角主要城市兩小時軌道交通圈……
中國經濟版圖中,長三角城市群的8座萬億GDP之城“群星閃耀”,身為其中之一,合肥厚積薄發的成就備受矚目:15年左右的時間,GDP從千億攀升至萬億,躋身全國城市20強;和北京、上海、深圳同為國家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建成國家大科學裝置排名全國第一……
但猶如硬幣的兩面,長三角城市群強者如林,各大城市都在計劃通過“大虹橋”直接參與國際合作和分工,提升城市能級。激烈的競爭之下,從長三角“旁聽生”轉為“正式生”的合肥,要做的努力和奮斗的空間也將是全方位的,需要圍繞新機遇更好地謀篇布局。
“‘大虹橋’,需要我們用更為廣闊的視野來看,長三角各方都可以在融入參與、共建共享中獲得機會?!痹诎不沾髮W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宋宏看來,對于合肥來說,要積極回應國家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新部署,非常需要在優勢區位設立對外開放窗口和管道,實現“借船出?!薄?/p>
02
虹橋國際開發樞紐一頭連著國際市場,一頭連著長三角三省一市腹地。定位升級、開放升級、功能升級的“大虹橋”,將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一個關鍵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一個樞紐鏈接”。
上海虹橋商務區
樞紐的意義,在于鏈接與帶動,鏈接的是全球資源,帶動的是整體發展。長三角各城市將根據自身優勢,共用這一平臺,更好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連接,形成優勢互補和分工協作的格局,助力長三角一體化躍上新能級。
“沉默的長跑”,讓合肥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最大受益者。世界格局加速調整和重塑的當下,對于合肥來說,回應“大虹橋”,積極融入“我們的長三角”,更需要梳理自身的優勢和特色。
去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并在合肥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明確要求“安徽要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在創新。要進一步夯實創新的基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鍥而不舍、久久為功”。
如今的合肥,正在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中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科技成果耀世,已有、在建和預研的大科學裝置達11個,是助力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
產業地標崛起,“芯屏汽合、集終生智”風生水起,去年新增上市公司12家,其中科創板7家、居省會城市第一;
八方英才薈聚,連續三年入選“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榜單前10位,在肥服務“兩院”院士累計達135人;
……
資源要素的充分涌流,在于交通要道的暢通和開放格局的形成:合肥高鐵織線成網、互聯互通,已建成高鐵里程和密度均居長三角第一,合肥至上海最短時間已縮至2小時內。不僅如此,合肥擁有自貿試驗區、服務貿易試點市、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進口貿易示范區等4個國家級開放品牌,與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往來,中歐班列已突破500列、其中長三角貨物占到85%,成為長三角出口的重要通道。
這些優勢的疊加,無疑會為合肥積極融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增添更多利好。
03
“大虹橋”之下,群雄逐鹿。面對這一歷史機遇,如何謀篇布局、積極對接?成為考驗長三角城市群各城市智慧和膽識的一道必答題。
上海是長三角的龍頭,是對外開放的樞紐,將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這一全新的開放形態在全國開放格局中發揮獨特作用;蘇州計劃舉全市之力,積極構建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接軌上海發展新局面;嘉興則規劃融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南向拓展帶建設,積極貢獻長板優勢,全力建設好浙江片區。
對接“大虹橋”,合肥時不我待,正在積極行動——
充分發揮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繼續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加快推進沿江高鐵合肥至南京至上海段前期工作,協力打造虹橋商務區與長三角主要城市兩小時軌道交通圈,加快建設合肥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發揮中歐班列的作用,推動水路聯運服務發展……
依托“大虹橋”,合肥將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更好服務高能級貿易往來,將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成為長三角戰略產業的重要增長極;加強與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聯動,發揮好現有的合肥、黃山等分中心作用,進一步輻射全省,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和開放推動力的展會品牌……
按照《方案》中“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全力打造合肥國際金融后臺服務基地,為長三角企業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務”部署要求,合肥將以此為抓手,深度參與長三角金融合作,支持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在合肥延伸產業鏈,促進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更加有效地便捷流動。
奔向虹橋,鏈接全球?!按蠛鐦颉苯ㄔO,打的是協同戰、整體戰,合肥在全面對接融入中借勢登高,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
全力以赴推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鏈“五鏈”深度融合,推動量子、質子、離子、中子、光子等科創成果“五子登科”,加快邁向全球科創新樞紐;
主動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對接長三角兄弟城市規則,努力當好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鏈接,實現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
“在搶抓‘大虹橋’歷史機遇的過程中,合肥正加快融入‘虹橋賽道’。”宋宏認為,要利用虹橋樞紐給出的空間,提升國際貿易投資水平,組建在虹橋樞紐的功能性平臺,嵌入虹橋樞紐的整體功能體系建設,借勢建立在虹橋樞紐的高水平開放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