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組委首鋼辦公區。北京冬奧組委供圖
PHA:寧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擁有年產2 kt的PHA生產線;天津國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現有年產10 kt的PHA生產線,并計劃在吉林建設 100 kt 規模的生產線。北京藍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 2017 年 12 月宣布完成生物可降解材料 PHA 的中試試生產,2018 年初,公司在深圳建立了研發中心并投入運行。2019年其又與清華大學、中化國際輕量化材料事業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使用價格低廉的海水作為底物,實現 PHA 的產業化,有可能實現低成本的生產技術。
PBAT:國內目前供應二元酸二元醇共聚酯原料的企業主要生產商有珠海萬通化工有限公司、廣州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藍山屯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暉兆隆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鑫富科技有限公司。另外,包括南通龍達生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甘肅莫高聚和環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營口康輝石化有限公司、重慶鴻慶達產業有限公司、鶴壁萊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企業在建產能已超過 100 kt,預計2020年底PBAT和PBS的總產能將在250 kt/年左右。另外浙江華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彤程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藍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這些大集團公司也正在籌備 PBAT 的生產線建設,可以預測,在近 3 年內 PBAT 基本能滿足國內塑料污染防治的禁限實施后對生物降解的需求。
PPC:浙江臺州邦豐塑料有限公司依靠長春應化所的專利技術建設了產能為 15 kt/年的 PPC 生產線,目前處于暫時停產。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與吉林博大東方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在吉林計劃建設30 kt/年規模的生產線。河南天冠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二氧化碳捕獲技術和成套裝備,擁有10余項專利及5 kt/年 的PPC生產能力。江蘇中科金龍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國內生產PPC的代表企業,其PPC產能達15 kt/年。南通華盛高聚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PPC改性和膜加工方面技術領先,產品出口國外。
PLA: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與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從2000年開始合作,于2008年建成了國內第一條PLA中試生產線,目前,浙江海正已是國內產業化規模最大的PLA企業,覆蓋了擠片、注塑、吸塑、紡 絲、雙向拉伸膜、吹膜等不同加工用途的產品。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現有15 kt/年PLA生產能力,且有一條年產60 kt的生產線正在建設中。
在如此多生產可降解塑料的巨頭企業中,安徽豐原生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有何獨到之處那?安徽豐原是我國生化領域涉足農產品深加工的大型骨干企業。安徽豐原生產的生物材料聚乳酸(PLA),具有環保、無毒、抗菌、阻燃、可降解等特性,可大規模替代傳統石油基化纖布料(PET等)、化工塑料(PE、PP、PVC等)。公司在聚乳酸生產技術和下游應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聚乳酸成本已經具備市場競爭能力,下游在紡織品和塑料制品應用推廣順利。